快樂如來

慈與悲並不是感傷的體諒與救助,而應該是快樂的寬恕與導引。
​化作大地盛開的蒲公英—訪宗教藝術雕塑家黃映蒲

快樂如來

初春,台中市的天空很藍,和風徐徐,在充滿檀木馨香的「佛雨齋」,細心聆聽著宗教藝術家黃映蒲以他那爽朗、豪放的聲調,朗誦著為自已創作生涯所詮釋的詩,彷彿帶領我們悠遊在一片盛開著金黃色蒲公英的曠野中,一同分享藝術生命……。
-小黃花的啟示-
黃映蒲出生於彰化縣埔鹽鄉大有村,父親是一位滿腔俠義熱血且寫得一手好字的武師。國小三年級,因兄姐都在台中求學及發展,父親毅然舉家遷往台中,從此揮別了蛙鳴鳥叫蟲聲,告別了赤腳上學的童年。
遷往台中後,父親開了一家武術館維生,收入微薄,但卻是興趣與工作的結合,每天過的是像小說中豪邁俠義的日子;時光流轉,在黃映蒲高三畢業那年,父親的俠義精神,終於莫名其妙地為他人背負了重大的經濟問題,家中每位成員都為這個事件付出了心力,黃映蒲選擇入伍當兵,以減少家庭經濟負擔。
就在駐地馬祖當兵的第一年夏天,突然電報傳來父親驟然與世長辭的噩訊,當時交通很不方便,無法趕回來奔喪,悲痛之情難以形容。就在一片沈悶、乾燥,幾乎連花草難得成長的土地上,有一種黃色的歹花依然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著,近些小黃花不禁讓黃映蒲思索著他的未來。由於父親的思想作風,讓他們兄弟獨立得早每個人都必須在成年後離開家庭去創造自已的人生,他曉得自已退伍後將面臨的是什麼,自忖:失去了父親,失去了學業,我絕不能再去屬於我自已的日子!
眼前的一片小黃花彷復是黃映蒲當兵時期的知音,他每天看著它們在貧瘠的土地成長、開花,從中體悟到人無論在任何惡劣的環境,都要突破現實種種考驗,活出自已生命的尊嚴!後來,黃映蒲得知這些與他為伴三年的小黃花,它們的名字是—蒲公英。
-讓生命走入性裏-
從小,黃映蒲就對美術有濃郁興趣,喜歡畫畫玩泥巴,聰明自信,國中曾獲全國性造型設計第一名。就讀高中,學校的壁報、校刊都由他設計,笑稱自已是一位模仿力很強的藝術愛好者。高中時期曾買了兩本美術設計的書,研究一番後,便開始在設計工作室打工賺錢。當兵期間軍中沙盤演練所需的立體模型均出自其手。
退伍後,黃映蒲決定朝著自已的喜好與天賦的方向努力,他喜歡平面美術的色彩與構圖的變化,更喜愛立體雕塑在空間存在的感覺。他自知走上這條寂寞的創作路一定會很累,除了心志磨鍊,緊跟著來的是經濟壓力的考驗,不管結局如何,抱持無怨無悔的精神走下來,他對自已說:「我是一個人,我一定要讓我的生命真正地進入人性裡」。
不曾拜師學藝的黃映蒲,初入雕塑的領域,以人像立體雕塑為主,這段期間,閒來無事就騎機車到寺院,那時尚未了解佛教,只是很喜歡寺院午後寧靜安祥的感覺,見到莊嚴的佛像就照相存檔作為參考。或許與佛雕術有深遠的因緣,就在作雕塑的第二年,有一天與家人到台中大坑大山寺,該寺法師贈予一本<<慧明法師開示錄>>發現佛法的奧妙,原來自已忽略了本身所擁有的,於是放下煩瑣的心親近佛法,決定畢生奉獻佛教藝術。
一九八○年,黃映蒲與他同是小學、初中的同學賴麗娜結婚,他們從初中畢業轉校後就彼此通信十餘年,唯有她才了解黃映蒲的抱負與理想,願意與他同甘共苦。當時生活非常困苦,他倆曾經以泡麵度過三餐,生活的艱辛可見一般。有今日藝術上的成就,黃映蒲非常感激另一半的扶持。
-創作深受肯定-
從事佛雕創作,雖然曾被親友們冷嘲熱諷,且經濟拮據,但黃映蒲仍愜意自得,一刀一槌勤工臨摹,默默耕耘;工作之餘埋首佛教經典、中西藝術書集,不斷細心深入研究;也曾數度遠赴大陸、歐美各國,以敏銳的心思去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他融合了古今外,並領會其中奧旨,終於開創出自已的宗教藝術天地。
近年來,黃映蒲的佛雕創作受到普遍肯定之外,他也積極走出個人工作室,從事更高難度的雕塑工作與教學。
一九八九年,他擔任鹿港龍山寺一級古蹟仿古修護總執行,為寺內已有兩百多年的伏虎尊者及十七尊羅漢整飾。原本裂縫及蛀腐而面目全非的羅漢相,在黃映蒲獨「線筍」功夫縫合下,尊尊栩栩如生而古意盎然的羅漢一一重現。
一九九○年,日本長崎「旅」博覽會,主辦單位前後來台三次敦聘,黃映蒲為其塑造八尊歷史偉人全像及卅四個頭像,但是,在允諾之際附帶一項重要條件,即是要在每一尊藝術雕像座基上,標印作者隸屬國籍的英文縮寫R.O.C,愛國的志操和精湛的造詣,贏得中外人士喝采。
今年(1993年),台中文心國小特聘請黃映蒲設計校徽,並成大型景觀雕塑矗立在校園,他以八卦的「乾坤卦」,做為設計藍圖,表現出天地悲憫圓融之心,深具創意,令校長及家長們非常滿意。
-快樂如來-
問及現今時代佛雕佛藝術應該展現怎麼樣的風格?黃映蒲表示,人類的悲願心不會歷經朝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作品的表現卻會經由風俗習慣、政治、經濟的變遷而表現不同的風格,甚至地理、氣候也會影響。任何一件作品應該要表現出作者的民族性、時代性與使命感,畢竟作品表現了作者的思想。他強調,任何一種思想如果不能對時代、社會、人類福祉有所助益,那麼這種思想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也絕對是多餘而不而不具存在意義。
身為一位佛教雕塑工作者,黃映蒲時時刻刻自問能為現今的社會付出什麼?他歷經最純樸的農業時代到繁忙的工業社會,嚐過世態炎涼,目睹現今人們生活在緊張、物質與不信任的氣氛中,完全不設防的純真笑容,恐怕很難大家腦海裡組合起來了。
黃映蒲覺得,人在世上因緣聚合幾十寒暑,不論是否相信因果,若能慢慢去體悟<<金剛經>>其中經文:「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的意義,那麼人人都能循正道而行,時時不忘赤子之心,如此的社會是一片祥和,免除恐懼與憂慮;深感慈與悲並不是感傷的體諒與救助,而應該是快樂的寬恕與導引;於是,兩年前(1991年)的一個夜晚,黃映蒲創作了家喻戶曉的作品—–快樂如來。
這尊 「快樂如來」,眉開眼笑,圓潤可親,雙手還做個俏皮勝利的手勢,讓人迅速意會到,那是一個很快樂的「耶!」,更顯出黃映蒲豪爽曠達、不拘泥於形式的風格。
不過,在全省的佛教流通處,仍無法找到黃映蒲的作品,如果對他的作品有興趣,一定要到他的工作室才能瞻仰到。不禁好奇地提出疑問。原來,黃映蒲反對商業唯利是圖、不誠實的交易,更要保障消費者的權利,凡是在他那裏請購的作品,他一定付予品質的保障和維護。
-把慈悲養成習慣-
望著這一位渾身流露著草根性的雕塑家,細心觀賞他件精雕細琢的作品,我再次誠懇請教黃映蒲,如何將自已內心的感情投注於這些創作中,黃映蒲慎重回答:「任何一位宗教藝術工作者都應該具備這個共識—「慈悲如果不是天性,也要把它養成一種習慣。」絕不可以用欺騙的心去塑造一尊說謊的菩薩!」,每一件作品在他手中完成的剎那,感覺到自已在追求真理與存在的過程中又向前走了一步,這種不斷地自我要求讓生命力也不斷地提昇,使平凡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隨著每尊表達大慈大悲心境的作品中,讓他的生活走進佛菩薩的世界裏…
值得一提的是,黃映蒲也是台中地檢署榮譽觀護人協進會理事,並擔任秘書,十多年來一直照顧一群迷途的青少年,他教導他們雕塑,以佛法感化這群青年。至於登誨向他拜師學藝的徒弟,黃映蒲必定要求他們每天抄<<心經>>,為人處世定要「誠意正心」,這樣才能提昇創作的內涵。
這也是一種「美」呀!不僅美在外相的一塑一雕中,也美在關懷人的慈悲裡。
黃映蒲希望自已的佛教藝術生命,像蒲公英一樣,無論飄向何方都能紮根成長,展現、尊嚴的生命力。他願化作大地盛開的蒲公英,讓佛教藝術延綿不絕,永遠開著金黃莊嚴的般若花朵……。
(本文收錄於「佛光出版社」千手千眼系列<<佛教藝術的傳人>>) 慧慶採訪